找到相关内容8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读印顺大师《心经·讲记》—兼与王永元老居士商榷

    不会再取法相及非法相。佛减後,有的不能从无常无我中得毕竟空,转而执我无法有。对此执法众生,不得不广显法空。而或者又拨无我法的缘起,或取执空性为实有离言自性。这都是守指忘月,辜负佛恩!”(《金刚经讲记》页...

    鋆 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1164276.html
  • “星云模式”的人间佛教(四之三)[1]

    挫折、委屈、难堪,乃至讥讽、毁谤、中伤、打压等等伤害不断,都没有因此退失道心,反而愈挫愈勇,因为在他发愿报答师恩的那一刻,他已经将自己奉献给佛教、奉献给众生,所谓“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”。...

    满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3264766.html
  • 河南云台山志:宗教篇(1)

    说法,其中以因狗刨地得泉,百姓感戴佛恩而自发捐资创建的传说流传最广。抗日战争时期,寺院大部被烧,建国初期彻底被毁。1990年,落实宗教政策,寺院得以重建,香客盛况如初。1993年7月,泰国华侨严彬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1364863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佛教改革的倡议与实践之研究

    佛恩。,’之说。却令人长叹的是,由于当时种种因缘不具足而未竟其志。然而,大师所留下的夙昔典范,婆心苦口倡导“依人乘而趣菩萨行者,名人生佛教”的理念,在今天,仍然是激励和指导着我们为“安僧护教,和谐社会...

    释慧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5765146.html
  • 中国净土教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

    欲生之三心,即为“信心”。此“信”也是如来施与的,以令我等发起“信心”,因而也是他力回向的。这一点十分特别,各宗说教,都把“起行”作为成佛的因种。只有净土真宗将此作为报答无限佛恩而加以鼓励的修持。因为“...

    韩 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2665284.html
  • 佛说决定毗尼经略疏(1)

    云五义,四名持戒,既入僧数净持戒故;五名净命,离四邪命故。千二百五十者,旧云如来所度三迦叶、舍利弗、目犍连师弟,合有千二百五十人,为报佛恩,恒随给侍。今谓不然。《长阿含经》卷一说七佛法会弟子多少云:“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665305.html
  • 净土宗入门

    、诸经咒、诸行门,十方诸佛自然护念,观世音、大势至及诸多菩萨欢喜影护。   本文根据大安法师的《净土宗教程》、佛恩居士的《走近佛教》等著作编辑整理,对初级学佛或许能有帮助,但如想进一步研习净土法门...力圆时,全成佛力。故知净宗具信者即真佛弟子,劝勉众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乃真报佛恩。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得闻无量寿佛名号,发一念信心,归依瞻礼,当知此人非是小乘,于我法中得名第一...

    清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1565434.html
  • 超越自我---无我即解脱之前提

    感染力。因为菩萨才真正“懂得生”和“知道死”,他们学会了死亡,所以也就学会了生活,能在有生之年充满激情和活力,在现实生活中无私利他,日夜精进。即所谓: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!  第二节 临终自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565489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2)

    辄莫容易,实非小缘。心法双忘,自他俱利,若能如是,真报佛恩。”  实乃肺腑之诚言,应奉之为圭臬,做为自己阅经之宝鉴。  其次,读诵、受持应如法。  大凡三藏十二部典籍皆是佛说,所以是合和一味的佛法。佛陀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265508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1)

    不生不灭拯饥渴;  救苦救难发慈悲。  这是台北市中正区水源里宝藏岩楹联。宝藏岩祀观世音菩萨。  观世音佛祖的佛恩是不生不灭、常住永生的,恒常以拯济众生于受饥沉溺之中为念;那解救人间苦难的佛力,发自与乐的大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965968.html